为什么宝马在中国从来不承认自己叫宝马,而非要称自己为BMW呢?

为什么宝马在中国从来不承认自己叫宝马,而非要称自己为BMW呢?

宝马,或者说“BMW”,是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你有没有注意到,宝马的官方宣传中几乎找不到‘宝马’这两个字?无论是官网还是发布会,BMW始终用英文名示人,从不提“宝马”。相比奔驰和奥迪,宝马在这一点上显得格外特别。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宝马”这两个字不够高端?还是另有隐情?

01

要搞清楚宝马为什么不叫自己“宝马”,先得弄明白它为什么会被叫成“宝马”。

首先,BMW的全称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翻译过来就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

一开始,这家公司生产的不是汽车,而是飞机发动机。直到1928年,才开始造车。这种技术背景,让BMW这个名字在欧洲显得严谨又有分量。

但到了中国,事情就变得复杂了。1992年,BMW第一次通过香港代理商进入国内市场,当时的中文名是音译的“巴依尔”。

这个名字虽然忠实于原文,但读起来实在拗口,毫无记忆点。正因如此,后来代理商灵机一动,用“宝马利亚”代替了“巴依尔”,再缩短为“宝马”。

这个名字一出,立刻火了。因为“宝马”不仅好记,还自带文化内涵。

在中国,“宝马”让人想到汗血宝马,贵族将军的坐骑,气场十足。可以说,这个中文名本身就为BMW注入了一种豪华感和优越感。

02

既然“宝马”这么成功,为什么BMW后来又要尽量避免叫自己“宝马”呢?

原因有两个。

第一,品牌统一的需求。作为一家国际化公司,BMW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品牌的一致性。

在不同国家,“宝马”有着五花八门的叫法,比如“别摸我”“弼马温”等调侃式昵称。

这些名字虽然好玩,却可能让品牌形象显得不够严肃。于是,BMW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以“BMW”作为官方标识,淡化其他本地化称呼。

第二,“宝马”虽然朗朗上口,但也显得太接地气了。

作为一个豪华品牌,BMW一直在努力维护自己高端、科技的形象。

而“宝马”这个中文名,虽然深入人心,却难免被赋予娱乐化、民间化的标签。

当“别摸我”这样的戏称流行时,品牌的高冷调性也被稀释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BMW选择回归英文名,用“BMW”三个字母强化它的科技感和国际化形象。

03

不过,这种策略并非没有矛盾之处。尽管BMW在官方层面刻意回避“宝马”一词,但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宝马”早已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

比如,大家口头上说“开宝马”,而不是“开BMW”;二手车市场也是用“宝马”标价,而不是“BMW”;甚至在一些广告中,也偶尔能看到“宝马集团”的中文表述。

这种微妙的平衡,反映了BMW在中国市场的两难局面:它既想借助‘宝马’的传播力,又不愿完全被它绑定。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来自德国的奔驰和奥迪,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奔驰早早接受了“奔驰”这个中文名,甚至衍生出“大奔”这样的国民化昵称;奥迪则用“四环”标志和中文名建立了品牌认知。

相比之下,BMW的策略显得更为谨慎,或者说更为“高冷”。

04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宝马”这个中文名,帮助BMW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在豪华车市场,BMW的销量一直名列前茅,甚至多次超越奔驰,成为销量冠军。

这背后,“宝马”这个朗朗上口、寓意深远的名字功不可没。如果当初它依然叫“巴依尔”,很难想象它能有今天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宝马”这个名字赋予了BMW一种文化上的亲近感。

它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在中国消费者的心中,“宝马”早已不只是车,而是梦想的代名词。

写在最后

所以,宝马为什么不叫自己“宝马”?从品牌一致性到形象维护,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但即便如此,“宝马”二字的影响力依然无可替代。

对BMW来说,刻意回避“宝马”是出于全球化的考量,但在中国市场,“宝马”这个名字早已成为它的核心资产。无论官方如何宣传,消费者依旧会用“宝马”来称呼它。而这种“官方避谈,民间热议”的现象,反而成了BMW在中国的一大特色。

你怎么看?如果有一天,BMW完全抛弃“宝马”这个名字,你还会觉得它是那个熟悉的品牌吗?

相关推荐

震惊!香港云服务器3012080Z带你体验超乎想象的存储空间!
365bet体育在线世界杯

震惊!香港云服务器3012080Z带你体验超乎想象的存储空间!

📅 08-24 👁️ 5434
超全介绍!造价人用这13款软件,效率何止翻倍!
世界杯365软件

超全介绍!造价人用这13款软件,效率何止翻倍!

📅 08-09 👁️ 7434
膝盖磕伤什么时候能沾水洗澡?
世界杯365软件

膝盖磕伤什么时候能沾水洗澡?

📅 07-27 👁️ 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