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可总有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书写潦草、握笔姿势不当。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石家庄市第四十八中学初一年级德育副主任、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石家庄市美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孙金立老师,聊聊“如何写一手好字”。
主持人:孙老师先说说,写一手好字究竟有多重要?
孙金立:我认为首先明确一下为什么要写一手好字。练一手好字,可以悦己敬人。在你的笔迹中,深藏着你的个性、你的审美、你待人处事的方式,以及你的毅力与追求。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努力练一手好字?因为退可悦己:当自己挥笔就是一手漂亮的行文,即便疲惫,是不是也有几分欣欣然的自得,心情瞬间明亮几分?因为进可敬人:字写出来是被人看见的,当老师批改你的作文、批阅你的试卷时,从你舒畅的行文里,自能感受到一番恳切的尊敬。尽管,“字如其人”不见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对孩子来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通过汉字这一媒介,抵达了他的心灵。汉字不仅有笔锋点化之美、结构匀称之美,更 有书画同源之美。在这个刷屏时代,孩子们很早就成了"键盘 侠",会流畅地书写,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的孩子,是花费了大量 沉下心来练习的工夫,少了很多时新的乐趣,也磨炼出非同寻常的毅力。如果这些品质在10来岁的时候就得到锤炼,试想,这将对孩子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主持人:同学们练字,为什么要从楷书开始?
孙金立:楷书字正腔圆、笔画端正,最适合初学者来纠正写字的一些不良习惯,纠正平常写字时错误的笔画顺序与笔锋习惯,培养他们写字时字体的匀称与舒展、端庄。写楷书就像做人一样,要横平竖直,堂堂正正。
主持人:老师们经常强调写好字的重要性,为什么还是有的同学字迹潦草?
孙金立:其实核心在于“习惯养成”和“认知不足”。很多学生没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也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我给同学们几个建议:
第一步:掌握正确姿势。比如“三个一”原则——眼离书本一尺(33.33厘米)、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3.3厘米),握笔时手指关节自然弯曲,避免勾手腕。
第二步:从笔画到结构循序渐进。先练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钩、折),再学偏旁部首,最后组合成字。以我们学校为例,初一上学期我们先讲基本笔画,每个笔画基本是一节课,每节课都要示范、讲解,书写一到两个相关的例字。并且我们还要讲解每一个笔画带给学生们的美学价值。比如横画我们理解为“千里阵云”,云排开阵势时是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的晕染渗透开来。千里阵云就是把水平线条拉开,让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竖画如“万岁枯藤”,万岁枯藤成为汉字书法里一根比喻顽强生命的线条。撇画如“陆断犀象”,也就是说捺画起笔重,收笔轻,像截断的犀牛的角,也像弯曲的大象长牙。捺画如“蹦浪雷奔”,浪花的起伏,闪电的折节,体现一波三折。点如“高峰坠石”,点就像一块石头即将从高峰中坠落下来,要有速度感和力量感。斜钩如“百钧弩发”,笔画里有一股巨大的弹性,就像力量非常大的弓弩,要把一支箭弹射出去。横折购如“劲弩筋节”。
刚才我们谈到的是笔画,当我们带着对书法笔画的审美感知再去写字的时候,感受就是不一样的。
到了下学期,我们会给学生们讲解偏旁部首,每一个偏旁都代表不同的含义。我们基本会按照左偏旁、右偏旁、字头、字底、包围的部首来讲解。同时渗透汉字的结构,主要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单人旁与人有关系,比如你、他们,双人旁与与行走有关,比如行、往。三点水与水有关系,比如河、海。草字头与植物有关系,比如花、草。木字旁与树木有关系,比如树和林。贝字旁与钱财有关系,比如财、货。
练字的时候可以用田字格本练习,先描红再临写,注意观察字的结构比例(比如“中”字竖画要居中,“林”字左右部件宽窄协调)。
第三步:慢下来,专注细节。写字不是“赶任务”,可以让自己每写一个字都停顿两秒,看看是否端正,哪里需要调整。比如写“人”字,撇和捺的起笔、收笔位置要对称。只有将字的笔画结构都记在心里之后,你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字体。如果孩子只是在字帖上蒙着纸临写,这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一旦脱离了字帖,孩子提笔写出的字体,间架结构也会与字帖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在每次临字一遍之后,要在准备好的本子上照着再写一遍。
不要图快,要慢慢观察字的结构和形态,领会到什么样的笔锋才能让 字体昂扬向上、充满阳光。不一定要和字贴上的字写得一模一样,但要大体相似。孩子每天如此练习,慢慢就会发现,他的字体在渐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让孩子进行练习的时候,可以买一支中档的钢笔,让孩子的书写保持一定的"滞涩感",这样虽然练习的难度比签字笔要大,但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的握笔变得有力,写字不再发飘,等孩子基本练成了以后,再使用签字笔,书写将变得更加流畅。写字时一定不要贪多图快。练习时不要追求数量,相反,只有用心观察、仔细书写、小心比对、重点修改、整体默记、勤于总结。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味追求速度并不能把字写好,练字时做到四个动作:静心提笔,细看字帖,专注落笔,对照细节。提笔之前先静心,让自己进入写字的状态;而不是上来就写,匆匆忙忙,打算敷衍交差。没有安静下来,愿意让自己进入"写"的状态,后边的步骤都是空谈。然后是细看字帖,就是写前读帖。一看写的是什么字;二看字的结构及各部分占位;三看关键笔画及走向。要提醒孩子反复 观察,做到"胸有成竹"。可以让孩子用"空描法"静心描摹,即手拿着笔,笔尖不碰到字帖上的范字,而是离字帖1~2毫米的距离,把范字描一遍。然后,让孩子观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占位,从而增加对字体间架结构的整体把握,并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到田字格中。汉字最常见的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独体字;左右结构中,左右宽窄又各有不同比例,上下结构和独体字也各有上下宽窄的不同比例。了解了规律归类,就容易举一反三。
最后,用"定位法"看关键笔画。主要指一个字的第一笔,字中最长的笔画、最短的笔画,位于横中线或竖中线的笔画。它们特点突出,在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观察好这些笔画,在下一步的书写中就能把握字的整体形势。第三步,专注落笔。就是根据前面的观察,尽力把例字写出 来,表现全貌。在整个过程中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而要凭借自己前面的观察 和记忆把整个字再现出来,尽可能地表现字的整体结构布局。在练字的初期,尽量忠实还原字帖的笔画原貌。
第四步:每天定量练习。不用贪多,每天15分钟专注练5-10个字,比盲目写一页更有效。并且还需要注意纠错的环节,每写完一个字,就需要和原来的字帖进行比较,看看哪个笔画写的好,哪个笔画写的不好!只要持之以恒,每天练习,一定可以练出一手好字。
主持人:目前初中生存在的书写问题有哪些?
孙金立:
1. 握笔姿势不正确
表现:拇指压食指、握笔过低、手腕内扣或过度用力。
影响:导致手部疲劳,书写速度慢,长期可能引发关节疼痛。
建议:使用三角握笔器矫正,练习“三指捏笔法”(拇指、食指轻捏,中指支撑)。
2. 字迹潦草,结构松散
表现:笔画粘连、字形歪斜、大小不一,难以辨认。
原因:对汉字结构(如上下、左右、包围等)缺乏观察,控笔能力弱。
改善:
从楷书练起,用田字格规范笔画位置;临摹字帖时注意观察笔画间距和比例。
3. 书写速度慢
表现:考试时写不完,课堂笔记跟不上。
原因:过度追求美观、运笔不连贯或握笔太紧。
解决:练习常用偏旁部首的连写;通过定时抄写训练逐步提速。
4. 错别字频繁
表现:形近字混淆(如“已”和“己”)、同音字误用(如“在”和“再”)。
对策:理解字义(如“示”字旁多与祭祀相关);制作错字本,定期复习易错字。
5. 卷面布局混乱
问题:字距行距不均、涂改多、段落缩进不规范。
技巧:
写前轻画横线(考试可用垫板辅助);写错字时用单线划掉,避免涂黑。
6. 笔顺错误
影响:导致字形歪斜,影响书写流畅度。
示例:“火”字应先写两点再写撇捺,“万”字最后写撇。
方法:通过动画笔顺演示或书法APP辅助学习。
7. 书写工具使用不当
常见问题:用太细或太粗的笔,纸张过滑或过糙。
推荐:初中生适合0.5mm中性笔,选择有一定摩擦力的作业本。
8. 缺乏书写兴趣
原因:认为练字枯燥,或短期内看不到进步。
激发兴趣:
尝试艺术字、手账等趣味书写;用“打卡记录”追踪进步,设置小奖励。
主持人:初中生练字晚不晚?
孙金立:不晚呀,初中正是练字的好时候呢。这个阶段手部肌肉发育更成熟,理解能力也更强,能更快掌握笔画和结构。而且中考、高考对书写卷面有要求,工整的字迹还能加分
练字关键在方法和坚持:
选对字帖:可以从楷书练起,笔画清晰适合入门。
每天15分钟:不用花太长时间,专注练几个字,比潦草写一页更有效。
注意姿势:握笔、坐姿正确,不然容易累还影响书写效果。
先摹后临:先描红熟悉笔画,再照着字帖临写,慢慢脱离字帖。
我身边很多学生坚持一学期,字就明显变好看了。
主持人:很多家长也很头疼,在家督促孩子写字时,要么孩子抵触,要么自己越教越急。您有什么好方法?
孙金立:家长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示范者”,而不是“批评者”。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第一:营造书写氛围:在家中设置“书写角”,放好用的钢笔、毛笔、字帖,家长自己也可以每天写写日记、抄抄诗词,让孩子看到书写是生活的一部分。家长额深交更胜于言教。同时也可以和孩子共同设立一个目标,比如利用半年的时间,我们一起把书写能力提高上来,这样既能让家长本人提高,又能陪伴孩子。让孩子把书写当成一个目标,而不是一项任务。
第二:用“正向反馈”代替指责:比如孩子写了个好看的“横”,可以说:“你看这笔画写得又直又稳,像小尺子一样!” 而不是说“你这字怎么又歪了”。家长的批评指责只会让孩子更加抵触书写,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当孩子能够写好一个字的时候,哪怕是一个笔画,我们作为家长就要给到孩子鼓励的眼神和肯定的语言。
第三:控制练习时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每次练习10-15分钟即可,避免疲劳厌学。可以和孩子约定“写完这行就休息5分钟”。
第四:关注工具适配性:给孩子选粗细合适的笔(低年级用HB铅笔,中高年级可尝试0.7mm中性笔),纸张格子大小要适中(田字格边长1.5-2cm更适合小学生)。
第五:避免过度代劳:有的家长见孩子写得慢,直接帮着描或改,这会让孩子失去自主纠错的机会。可以让孩子自己用红笔圈出写歪的字,第二天再重写。
记者|陈若曦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